咨询热线:13811007020;13522686508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高考结束,你或者你的孩子会报考法学/法律志愿吗?

来源:公司律师服务网   作者:杨莉莎  时间:2019-05-27

高考结束,你或者你的孩子会报考法学/法律志愿吗?

作者:杨莉莎

一年一度的高考刚刚落下帷幕,总会有身边的朋友或者亲属问我,“杨律师你说我家孩子报什么专业好?我觉得律师这个行业很好,即高尚又挣钱多,我让孩子报法学专业如何?等孩子毕业了可以拜您为师,您帮我带带…….”听到这样的话我连忙说可是不敢,我有多大的能力可以指导未来北大、法大……的法学高材生。

因为研究中国教育问题较浅,没有做过市场调研,所以我不敢妄自评论。对于高考选择专业,未来就业问题也更是没有什么发言权,但是我在想中国的教育唯有高考能出人才?唯有高校、知名院校方能读书励志?唯有选择法学、法律专业以后成为律师,选择金融专业成为金额家、银行家,选择医学专业以后成为医生方能实现人生价值吗?

一、高考不是孩子唯一的出路,可是又有谁敢放弃?

我身边的许多律师朋友和我一样,有的读了大学专科、读了中专,法学本科是后来自学的,更有的是从小家境贫寒只读到初中便开始工作,在工作中又通过自学考试,一门门的学、一门门的考才又拿到了专科、本科毕业证,之后参加司法考试才成为律师。刚开始做律师时我最怕人家问我,杨律师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我说北大,稍有一点不准确,不说北大,可是我的毕业证就是北大,我说我是自学考试的北大,当事人马上就是一副怀疑的样子,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纠结许久,总想遮掩,毅然决定采取考研的方式自救,到时我可以堂堂正正的说,我是某大的法律硕士。谈到此,这次北京搞积分落户,之前我想我有某大的法律硕士学位啊,这下可以多积几分了吧,一看规定,只有学位没有学历的不能积分,我老老实实的按本科填写,这言外之意国家是在否定我这几年的付出吗?默默安慰自己,谁让你不是统招生呢,算了吧,认了吧。70后的我们,很多人因为经济条件放弃了自己的读书梦,早早的投入到工作当中来,不知是时代抛弃了我们,还是我们抛弃了时代。在此忽而想到我中学时代的闺蜜,她为了让成绩更优秀的姐姐(排名全年级第一、第二的那种“学霸”)读书,自己主动放弃学习。当时我在准备中考,她来信给我,看后我忍着没哭出声儿,她说“莎,你一定要好好学习,今天上午我腿踩在黄泥给水稻除草,火辣辣的太阳照着我,汗珠子掉在水里,实在是太累了。”此时才知道原来读书是那么幸福的事,后来她的姐姐顺利完成学业,成为公务员,而她奔走于各公司打工,没有什么保障。想想这些过往,看看现状,中国父母当前的担忧不是凭空而来,不读书,未来怎么办,读了书才有可能有未来,读了高级院校、读了好的专业才能出人头地,中国父母错了吗?为什么我们只看重那些高大尚的专业,对于技能培训、对于个人的爱好关注的不是那么多呢?现在的父母宁可苦自己,也不苦孩子。这句话不知是谁提出的,甚至还当成一句宣传语。我不解,因为中国许多地方还不是那么富裕,但是很多时候父母自己吃白菜,都得给孩子吃鲍鱼,把每月每年的收入攒着留着,求着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不知是满足自己的学习意愿,还是被这个教育环境逼着随波逐流。有人会说,难道我们这一代人吃苦耐劳、独自奋斗的经历不可取吗?时代在进步,教育也在进步,经济条件更在进步,我们一定是愿意给孩子更好的,不愿意让他们再吃我们吃过的苦,可是孩子在干嘛?我身边就有父母不知什么缘由,孩子动不动要离家出走的,要跳楼的,听着即恐怕又担忧,这样的孩子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教育和疏导,没有积极的人生态度,能考上好的学校吗?即使考上了理想大学,如果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走上社会又将如何,实则堪忧。

二、我能选法学/法律专业吗?我以后也想做一名律师,你看可以吗?

回答当然可以。往大说如果你立志于中国法治建设,往小说如果你喜爱这个专业,工作后热爱这个行业,且能持之以恒,那么欢迎你报考法学/法律专业。为什么这么说,我国古代最早的法律起源于夏朝,已有《周礼·秋宫·司刑》,中国古代最早的法律起源是“礼”“刑”之间的关系,即“刑起于兵,法源于礼”,到唐朝更有著名的《唐律疏义》,民国时期有《六法全书》,我们的历史悠久,毋庸置疑,因为特殊历史原因虽有搁置,但一直积极向前。法学是一个需要吃苦、需要思考、需要辩驳的专业。有人说我选择做律师是因为律师收入高啊,如果你只有此念头,且是唯一追求目标,劝你改专业、改行业。记得我到律师事务所开的第一个庭是遗产纠纷案件,法官助理特别年轻,特别帅,年龄与我相仿,当时我想他一定是某高校的法学优秀毕业生,年纪轻轻就可以做法官助理。多年后,在同一个法院的另一个派出法庭,再次相遇,他已是主审法官,我是执业多年的律师,法官年轻模样已然没有,帅气也已消失,看到他所剩无几的头发,我当时不尽感慨,当晚还写了一段短文以追思青春情怀,感叹法律工作者的辛苦与高尚。如果你想选择法学那么请一定做好每天学习、时时思考、不分日夜工作的准备,并且对它不离不弃,如果有一天你厌烦它了,那么你很难在这个行业坚持下去。

祖国的花朵们,即将报考法学/法律专业的你,应当好好考虑一下,报考这个专业的初衷是什么,你学成之后的意愿又是什么?是只为了一个好听的专业、或者说是父母的建议、以后的高收入,还是一份体面的工作?还是应当有更高的目标?

 

三、选择法学/法律专业,做律师、做法官,做为一名法律人应当拥有什么样的情怀或者什么样的精神?

这个问题有些大,这几天不断被有关崔永元的报道刷屏。开始还不清楚原因,搜索之后略有了解。国家精神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对每个人都应当有不小的触动。我一直都不解娱乐明星获得高额收入最根本的支撑是什么?是市场、是环境、还是行业本身?还是那句话,没有深入研究我也没有发言权。但我奶奶常挂在嘴边有句话,“这演的是什么呀?”你觉得她老跟不上潮流,实际上什么是潮流?什么才是我们应当真正追求的?我们真的需要反思。之前看过一篇文章,题目不太记得,好像是叫“美国欲摧残中国根基的“奶头战略”。内容是美国著名战略专家布热津斯基向美统治层针对限制中国发展献计“tittytainment”战略,即在80%人的嘴中塞一个“奶嘴”。二八定律,80%的人掌握20%的财富,20%的人掌握80%的财富,且持之不变。要想让80%的人口安分守己,20%的人高枕无忧,就得采取温情、麻醉、低成本、半满足的办法卸除"边缘化"人口的不满。“奶嘴”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发泄性娱乐,比如开放色情行业、鼓励暴力网络游戏、鼓动口水战;一种是满足性游戏,比如拍摄大量的肥皂剧和偶像剧,大量报道明星丑闻,播放很多真人秀等大众娱乐节目。2016年8月份在某强离婚案占据网络头条时,中国中科院院士柯俊去世,网上无人问津,令美国朝野都震惊、沮丧的事件—中国成功发射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但国人却漠不关心,当时中国国际政法研究院院长陈中华撰文《科学家的地位不如戏子》。

法律人应当有什么样的精神?或者说应当有什么样的情怀?写到这里,我自己没有一份满意的答案,我想他至少也应当如同科学家一样,需要不停的思考、需要持久的钻研、需要强大的责任感、需要有一颗仁爱之心、需要以“法”为工作准则、需要把自己的精神和追求定位的再高一些。如果你做好了这些准备,那么来吧,欢迎你选择法学/法律专业,欢迎我们又迎来了一批新的法律人!!!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国际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所有人,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分享到: